“根据作品的情感表达都做重音的处理,同学们听:小乖乖来,小乖乖来……”一段选题为《声乐语调的处理(1)——以云南民歌<猜调>为例》教学片段,出现在第七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决赛上,主讲人便是广东白云学院教师王文娟。今年8月,我校传媒学院王文娟老师代表广东省参加文科组比赛。经过激烈角逐,她凭借精彩的教学展示,在此次竞赛中斩获文科组二等奖。王文娟老师是广东省民办高校代表广东参加历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决赛第一人,开创了广东民办高校青教赛国赛获奖先例。
王文娟老师参赛
然而,这份荣耀的背后,凝聚着王文娟老师无数日夜的默默耕耘与不懈追求。
备赛:2个月精研16套教学设计
王文娟老师回忆起备赛的过程,深吸了一口气,“当时的时间真的太紧了。”青教赛要求非常高,需要每位参赛选手提前准备好16个完整的教学节段设计和教学PPT,包括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和教学反思三部分,比赛现场随机抽取其中一个节段进行20分钟的现场课堂教学。16套教学设计、16个教学PPT、近5万字的文字资料,面对如此大体量的资料准备工作,准备的时间仅仅不到半个月。
时间紧、任务重,学校迅速行动,紧急组建了一支高效的备赛小组,从备课研讨、课件制作、磨课、专家引导、后勤保障等方面,全力为王文娟老师提供支撑与助力。王文娟老师坦言道:“如果不是团队的力量,一个人很难完成这么大的工作量。”正是这份团队精神的支撑,让她在备赛路上不再孤单。
备赛工作会
磨课:在反复推敲中实现自我重构
从7月1日起,王文娟老师便全身心地投入到备战中,她将不到2岁的孩子送回老家,她在学校度过了无数个日夜。
备赛初期,她时常感到焦虑。因为每当完成一部分准备工作后,她总会发现其中存在的不足。特别是在逐字稿的修改阶段,她不断推翻自己之前的想法,再次尝试,如此循环往复。每次磨课后,专家的精准点评都让她受益匪浅,每一次的点评都让她在兴奋的同时也不免产生自我怀疑。她珍惜每一次改进的机会,因为她知道,在比赛前提出的宝贵意见,是她进一步提升自我的关键。当王文娟老师带着团队的智慧与力量,踏上前往上海参加决赛的征程时,她的心中充满了感激。
赛前磨课
参赛:思维清晰从容不迫
从教多年,这已不是王文娟老师第一次参加青教赛。从初次踏上赛场的青涩紧张,到如今国赛舞台上的从容不迫,每一次比赛都如同一次深刻的自我对话,每一次比赛都让她对课程内容有了更加清晰而深刻的梳理。
比赛现场
站在国赛舞台的那一刻,即便进场前仍感大脑空白,踏入比赛区域的瞬间,她的思维变得无比清晰,行动更加果断有力。对她而言,最难的是面对“无生”课堂的挑战。比赛与现实上课最大的不同便是课堂上没有学生,老师无法根据学生的即时反应对课堂实施进行调整。需要提前去预判可能会出现的状况,将教学的精华都浓缩至20分钟当中,并且情绪饱满地完成授课。她说道:“没有别的捷径,只能是熟能生巧。只有对教学的内容非常熟悉,才能从容地应对教学过程中的突发状况。”
王文娟老师参加颁奖仪式
反思:上好每一堂课是基石
在历经比赛的洗礼与自我审视之后,王文娟老师深刻体会到上好每一堂课的重要性。正是这些看似平凡的日常教学瞬间,学生在课堂上的真实感受能够激发老师对于课程设计的思考和灵感。也正是平日里每一堂课的认真对待和点滴积累,才能让她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完成参赛资料的准备。
日常课堂教学
她一直秉持一个教学理念:以乐润之,以乐醒之。在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的同时,将音乐之美与思政教育相融合,通过感受音乐中所诠释的美与情感,点燃学生对于这种真善美的向往,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在她平日的课堂里,她利用贴近学生兴趣的音乐作品作为教学的桥梁,来提高学生对于专业课程的专注力。也会选取如《龙文》《灯火里的中国》等富含中华学问底蕴的歌曲作为教学素材,引领学生跨越时空,感受历史的厚重与学问的深邃。
在教学过程中,王文娟老师尤为敬重学生对于作品的设计与思考,基于学生独立创作的基础上,与学生真诚地交流,给予专业的引导。结合艺术专业学生的特性,搭建展示平台,让同学们的作品有机会得到展示,促进相互学习与交流,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她通过关注教学公众号、观看优秀教学视频等多种方式,不断提升自我。
在提及下一步的计划时,王老师沉思片刻后,温柔而坚定地表示:“接下来我要把这段时间所积累的经验好好梳理总结,再把它带到教学课堂中。希翼我的教学能让学生们对这门课程能够有更多的热爱。”(文/党委宣传部周钰滢 责任编辑曾进、赵利兴)